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欢迎您!

唐文治书院系列讲座之一一七:关于“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从容闳与耶鲁的中文典藏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百年历程

发布者:范宇轩发布时间:2025-06-20浏览次数:10

2025年6月18日下午2时30分,耶鲁大学苏炜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关于‘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从容闳与耶鲁的中文典藏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百年历程”的讲座。本次讲座于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1005-5339教室举行,由王吉老师担任主持人,唐文治书院全体同学参加。

讲座伊始,苏炜老师介绍了耶鲁大学的建校历史和悠久的汉语教学历史,向同学们展现了西方中文教育发展的概况。苏炜老师重点介绍了耶鲁大学贝内克图书馆。由于其中藏有大量珍本和善本,苏炜老师称其为“世界文明的诺亚方舟”,体现了耶鲁大学对世界多元文化及其研究的高度重视。

借此,苏炜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早期中美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容闳。首先,苏炜老师指出,容闳赴美留学后推动了中国现代工业和文化的发展,并最早提出并倡导公派留学生制度。接下来,苏炜老师阐释了“西学东渐”这一概念的学术发展史,而这一概念的创造者便是容闳。容闳作为“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这一双向历程中的标志性人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后,苏炜老师介绍了从“西学东渐”到“东学西渐”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卫三畏。作为最早来华的美国新教传教士之一和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的先驱者,卫三畏使得汉语和中华文化得以在美国被了解,是“东学西渐”的重要驱动者。除此以外,他出版的学术论著《中国总论》和《汉英韵府》,在当今海外汉学和中英词典中,都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作为耶鲁大学老师,卫三畏也推动了汉语的教育和汉文化的传播,使得耶鲁大学成为美国最早引入汉语教育的高校。耶鲁大学至今以其深厚的汉文化研究积淀,成为了研究“东学西渐”的重要学术场所。

自容闳、卫三畏至今,中美文化的互动已绵延数百年之久。耶鲁大学也拥有悠久的汉语教育历史。苏炜老师结合他在耶鲁大学二十八年的教学生涯,对当今耶鲁大学的汉语教育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指出耶鲁大学的汉语教育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耶鲁大学学生大都具备了精湛的中文写作和辩论能力。除此之外,苏炜老师还展示了当今耶鲁大学馆藏中丰富的中文典籍珍本资源,包括华严经抄本、康熙皇帝诏书与天文全图等。最后,苏炜老师表示,他将自己视为容闳在耶鲁大学的传人,会坚持在耶鲁大学这一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继续推行汉语与汉文化教育。

在讲座的尾声,同学们积极提问,与苏炜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有同学对苏炜老师在耶鲁大学进行中文教育的授课方式与特点产生了兴趣。苏炜老师围绕耶鲁大学开展的中文小说教学以及中英文思维的不同,对同学的提问作了详细的答复。还有同学向苏炜老师询问中美教育的异同以及耶鲁大学教育体系可能给中国带来的教育启示。苏炜老师首先指出中美教育模式间的巨大差异性,同时阐述了耶鲁教育体系下的培养特色,指出差异之间互相借鉴才是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路径。

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通讯:袁梓童

图片:宣传部

审核:事务中心主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