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欢迎您!

唐文治系列讲座之六十五:张充和与雅文化

发布者:曹宜峰发布时间:2019-06-29浏览次数:425

6月26日晚,唐文治书院有幸请到了旅美作家、文学批评家、美国耶鲁大学高级讲师苏炜先生在独墅湖校区开展了主题为“张充和与雅文化——‘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引发的思考”的讲座。

在引言部分,苏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张充和的意义是“轻”还是“重”?苏老师随即解释到:该问题有个两极化的意见,第一,张先生认为自己很“轻”,不重要;第二,有些媒体对张先生评价极高,称她为世纪才女,是“五百年才会出一人”。而苏老师则认为,张充和身上所保存的、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民国风”,而是真正的“中国风”——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人文化的绝代风华,也就是今天讲座的主题:雅文化。

首先,苏老师从“雅”字解题,分别解释了“雅”字在古代与现代的指代意义。然后,苏老师又向同学们提了一个问题:什么是“雅文化”?简单将答案总结为儒、道、释的结合,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又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翼:文人文化和民间文化。并举例中国传统绘画的成熟是以文人画的成熟为标志的,以及中国叙事文学的成熟和传统中国音乐的演变过程,进一步解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后,苏老师引用钱穆先生的文章解释了“雅”的力量和“雅”的价值。他认为,“大雅君子,不为时限,不为地限,到处相通”“雅文化”如今却出现了断层现象,当代文化中的“粗鄙化”非常值得我们去批判反思

接下来苏老师着重向我们介绍了张充和先生,认为传统中国文人文化中最美好、最蕴藉的部分,都自然而然地保留在这一位世纪老人的身上了。将张充和先生与林徽因、张爱玲等民国才女进行了比较,认为她与剩下二位一样,都属于那个时代第一流的才女。

最后,苏老师又向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如何重建我们的“雅文化”?并提出重建绝不是简单文化复古,也不是那种“修旧如旧”的假古董、假景点。苏老师提出了一个深化该问题的概念——品味。列举了北京城墙的拆除与广州“东山”与“西关”老说法等例子来进一步说明品味与个人艺术审美之间的关系。

提问环节,同学们十分积极,其中既有我院认真发言的同学们,也有其他学院慕名前来的学子们,大家向苏老师提出了许多问题,苏老师一一予以耐心解答,并鼓励我们深入研究。

老师知识渊博,旁征博引,讲座中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最后,我院导师钱锡生老师做了总结发言,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与依依不舍的情绪中落下了帷幕。



通讯:李嘉瑞

照片:虎  霈

审核:吴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