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欢迎您!

唐文治书院系列讲座之九十四:杂体现代性:《新石头记》的困境

发布者:范宇轩发布时间:2022-12-20浏览次数:12

2022年12月18日上午九点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东亚系荣休教授胡志德教授应邀在线上为唐文治书院学子开展了一场以杂体现代性:《新石头记》的困境”为题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张蕾教授主持。

胡志德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新石头记》的内容:贾宝玉在1901年复活,到上海、南京、北京、武汉等地游历,目睹了大量火车,轮船,电灯等电气化的新事物,并由之展开了诸多关于中国经济的思考。宝玉的许多思想观念从进入“文明境界”开始有了极大的转变之前宝玉对当时经济的看法是激进的、批判的,进入“文明境界”后则对其赞不绝口。作者对“文明境界”的描写其实也代表了他心中所向往的理想境界。

 

接着,胡志德教授讲述了贾宝玉在“文明境界”中的见闻并谈及了老少年和“再造天”两人。老少年依靠科学延年驻寿,已经一百四十余岁了。他的名字既有“老”,也有“少年”,代表了新与旧合并的可能性。“再造天”原姓华,后因创造了控制气候的技术而被尊称为“再造天”。两人身上种种不同寻常之处均反映了“文明境界”极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这之后,胡志德教授对小说进行分析。文中有一句话这样说:“不过是个理想而已,既有此理想,便能见诸实行。”这与明代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并且是其思想的扩展。宝玉在书中对《时务报》和《知新报》大加赞赏现实中这两份报纸由梁启超创办,作者借此也表达了对梁启超的敬仰。另外,教授也谈到了学界的一种看法,即中国的思想发展在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走入困境,到二十世纪以后才出现了新思想,并且能够尝试新方法。

最后,胡志德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耐心而细致的解答,此次线上讲座圆满落幕。胡志德教授的讲解激发了同学们对《新石头记》这本书的兴趣,也加深了同学们对二十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状况的了解。

通讯:徐天鸿 石浩禹

图片:宣传部

审核:王磊 主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