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欢迎您!

唐文治书院学术讲座:世界主义、世界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者:曹宜峰发布时间:2019-05-07浏览次数:227

201956日星期一下午,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有幸请到长江学者,清华大学兼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宁先生,于独墅湖校区开展了主题为“世界主义、世界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讲座。

首先,王宁教授表示,他在本次讲座中将把“世界主义”、“世界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三大话题合并,以便传达给同学们更多信息,更好地阐释全球化时代下,世界主义如何演变成世界文学,世界文学又如何帮助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问题。

然后,王宁教授为同学们补充了全球化现状的背景知识。王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全球化理论构建,他认为全球化不仅是经济一体化运作方式以及金融市场化进程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全球化,更是一种文化构建的全球化,一种理论话语的全球化。他指出在中国国内,谈论全球化问题已经是一种时髦,但在国际学术界,中国学者仍一度陷入“失语”状态,直到四卷本《全球化百科全书》第一次邀请中国学者出任副主编并负责整个人文学科的条目,才意味着中国学者在全球化研究中掌握部分话语权。

接着,王宁教授开始讲述世界主义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如今,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使世界主义再次受到重视,从文化和文学角度看,学者杜威·佛克马较早将世界主义应用于对世界文学的研究中,世界主义强调具有超越性的基本道德伦理和权利,这在某些文学的永恒主题上得到体现,诸如爱情、死亡、嫉妒等,尤其在那些伟大作家的优秀作品中得到惟妙惟肖的再现。如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王教授认为其作品具有极大的普世价值,超越了日本性的同时也超越了西方性。

然后,王宁教授对世界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中国伟大文人的出现更早于西方,如屈原、陶渊明、李白等,但在当今世界却并不受外国文学市场欢迎。王宁教授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优秀翻译的缺乏和无能,二、西方文学学术界以及大众传媒中的东方偏见,三、全球范围内图书市场的萎缩。其中,王教授重点强调了优秀翻译的重要性。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正是在世界主义的全球网络联系中以作者为节点多方合作的成功范例。

最后,王教授否定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认为“越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越可能成为世界的观点”,并表达了对同学们能同时拥有世界眼光和家国情怀的希望,期待大家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贡献更多力量。同学们获益良多,对世界主义、世界文学以及中国当代文学三者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讯:吴雨馨

照片:田壮志

审核:吴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