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欢迎您!

唐文治书院系列讲座之八十九:中国文化中的南与北

发布者:范宇轩发布时间:2022-10-19浏览次数:49

 2022101914时,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兼上海市社联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许纪霖教授应邀在线上为唐文治书院学子开展了一场主题为“中国文化中的南与北”的讲座,本次讲座由王尧教授主持。

许纪霖教授首先概述了讲座的主要内容。历史上中国的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东西,一个是南北。经过三次大融合后,中国北方是农耕-游牧文明的复合体,而中国南方在明代以后,则为农耕-海洋文明的复合体。这三种文明的互动构成了历史上南北关系的复杂性。

接着许教授聚焦游牧-农耕文明的北方,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引入,将北方质胜于文和南方文胜于质的相反气质对比,阐明了永嘉和靖康两次南渡之后,南方在经济和文化上相较于北方落败的史实。

许教授结合自己在马来西亚的考察经历,为同学们讲述了古代中国人对海洋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南中国海就已经出现了一个由民间自由贸易为主体的南海世界共同体,这一海洋贸易网络,以白银为媒介,将东亚和欧洲通过海路连接在一起。由此,在中国的南方,出现了海洋中国。华人的地方宗族关系网络,也从广东,福建延伸到东南亚,逐渐形成了一个跨国家的文化共同体。现在的马来西亚仍完整地保留着华人文化,堪称华人文化的活化石。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许教授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近代以后的南北之争。历史上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固然有南北之分,但现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却是由南而北。教授通过东与西,中原与边疆的撕裂,南与北,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冲突这两部分,揭示了文明角度上南方新崛起的海洋秩序向北方农耕-游牧秩序发出的挑战。他谈到,袁世凯时期的南北战争之后,以农耕文明为中心的中国从此受到英美的海洋文明与苏俄的大陆文明的双重制约。许教授认为,1978年起的改革开放,是海洋文明的回归,也顺应了主流文明的发展趋势。

在本场讲座的末尾,许教授进行了总结。他认为,理解了历史上的南北关系,也就明白了何为中国;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多元文明的复合体,中原中国,边疆中国和南方中国,各自代表了农耕、游牧和海洋文明;三个世界的犬牙交错、三种文明的竞争冲突,是中国历史的深层秘密。

最后,许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此次线上讲座圆满落幕。许教授的讲座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为同学们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讯:王艺淳 张刘浏 杨玉洁

图片:宣传部

审核:王磊 王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