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由唐文治书院学生事务中心和苏州大学文合爱心学社联合举办的“墨香浸润,书海泛舟”——唐文治书院第八届读书会在线上如期举行。本次读书会共有来自唐文治书院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九组同学参加,文学院刘祥安教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吴忠伟教授、社会学院历史系范莉莉老师、唐文治书院办公室主任胡月华老师、唐文治书院辅导员王磊老师受邀参与本次活动。
首先,来自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拜晓花和陈慧鹏同学带来了她们对历史普及读物《大宋之变1063——1083》的分享。她们重点介绍了书中影响宋朝历史走向的几位关键人物,如王安石、司马光、章惇,并就作者赵冬梅本人的历史观点进行了探析。
而后,第二组的宋衍同学依据赫伊津哈的《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探究了“文明中对于秩序的渴求来自人类的游戏本性”这一主题,并结合康德与赵毅衡的游戏理念分析游戏与人类的关系,展开她对数字时代游戏新论的解读。
第三组的施楠与郭嘉同学为大家带来了海明威的著作《永别了,武器》。她们以文学理论“冰山原则”为切入点,重点分析海明威对简洁对话、象征手法、结局设计的处理方式,并站在女性视角重点关注“凯瑟琳”这一“冰山下的角色”,解读了海明威的女性创伤叙事。
第四组是来自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陈晨晓、胡传宁与张诚悦同学,她们分享了《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一书,依次介绍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与科学革命三段人类发展的重要历程,揭示了历史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类智慧的传承这一真谛。
第五组的曹印文与李昀晓同学为大家带来的则是人类学著作《菊与刀》,他们围绕日本民族性格的双重性这一主题,就双重性的表现与双重性格的成因进行分析,并解读了作者本尼迪克特的研究方法与调查方式,为大家展现了《菊与刀》的魅力之处。
接下来是第六组的钱佳琪同学,她通过分析《如何阅读世界文学》这部最新的比较文学著作,从语境、传统、语言和文化四个方面解读了跨文化阅读的方法论,并在每个部分通过“Q&A”的形式进行总结。她指出,此书就是一本导读、一本目录、一个指路人,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探索世界文学的可能性。
第七组的李雨蔓、胡心悦、金艾迪和刘荞瑜同学围绕“一部自传:从女性边缘化走向两性交融”这一主题为大家讲述了英国作家伍尔夫的《奥兰多》这一著作。她们通过别样的小组探讨的发散式形式展开了她们对这部女性主义著作的解读。
随后是第八组的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郭梦丽同学,她从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出发,向大家展现了王小波笔下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诞叙事,描绘了王小波笔下的整个时代的混乱与规则。
最后是第九组,来自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苏安坭、莫铭佳与王琮现三位同学通过分析波兰作家斯坦尼斯瓦夫·莱姆的《索拉里斯星》,向大家展现了去人类中心化视角下对宇宙深处生命与人性的思考。他们认为,这本书也正是我们的海洋,读者在其中最后会看见自己的“客人”。
在每位同学分享结束后,刘祥安、吴忠伟、范莉莉三位评委老师都进行了精彩的点评,给参与活动的同学们带来极大启发的同时,也让读书会求真求索的学术氛围愈发浓厚。
最终,第三组的施楠与郭嘉同学获得一等奖;第五组的曹印文与李昀晓同学、第六组的钱佳琪同学获得二等奖;第二组的宋衍同学,第四组的陈晨晓、胡传宁、张诚悦三位同学,第九组的苏安坭、莫铭佳、王琮现三位同学皆获得三等奖。
本次读书会从三月开始筹办,从初期邀请专业老师为同学开列书单再到五月成功举办读书会,前后吸引了近百名同学参与其中,而独特的线上模式也丰富了读书会的形式。在因疫情未能返校的境况下,同学们在云端共襄阅读盛会,与经典相遇,碰撞思维火花。“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相信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会坚持对阅读的热爱,去感悟,去思考,不断培植自己的学术素养与人文底蕴。
通讯:庄梓煊
照片:赵一霏
审核:王磊 钱婧 叶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