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欢迎您!

唐文治书院系列讲座之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6-14浏览次数:81

    唐文治书院系列讲座之七

     

    201361118:30,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系列讲座”之七在苏州大学文科综合教学楼1005-5339举行。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的瓦格纳(Rudolf G. Wagner)教授和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叶凯蒂(Catherine Yeh)教授,讲座由唐文治书院常务副院长季进教授主持,著名学者范伯群教授做了评述和总结,苏州大学文学院赵杏根教授,王宁教授,唐文治书院辅导员胡月华老师、唐文治书院11级和12级全体学生以及一部分研究生参加。

    瓦格纳教授,著名汉学家,现任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教授、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会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思想史研究,在中国古代的宗教和思想、晚清报业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1993年获德国最高学术奖——莱布尼兹奖。著有《王弼<老子注>研究》,Reenacting the Heavenly Vision: The Role of Religion in the Taiping Rebellio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ical Drama: Four StudiesInside a Service Trade: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ProseJoining the Global Public: Word, Image, and City in Early Chinese Newspapers, 1870-1910等专著和论文。

    唐文治书院系列讲座之七叶凯蒂教授,出生于北京,著名汉学家,现任美国波士顿大学现代语言与比较文学系教授。研究兴趣主要在十九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媒体与视觉文化,并着重探索文学、文化、艺术观念的跨国流动。编著有《上海·爱:名妓、知识分子和娱乐文化(1850-1910)》,Shanghai Leisure, Print Entertainment, and the Tabloids, xiaobaoThe Press and the Rise of Peking Opera Singer as National Star: The Case of Theater Illustrated (1912-17)等专著和论文。

    瓦格纳教授的演讲以《清末公共空间的跨文化结构研究:<申报>创始人美查与其作为文化掮客的生活与时代》为题,运用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1929- )的“公共空间”理论,针对欧美汉学界对于中国近代公共空间问题研究的不见,主要讨论了晚清知识分子自己对于公共空间危机的认识和挽救的设想。指出在晚清士人看来当时的公共空间危机主要源于“上下阻隔”,而解决的途径是“上下之通”,具体表现为议会和期刊。然后进而指出,“上下之通”的概念并非如其他晚清新词一样来自西方,而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对于远古“三代”的想象,而1872年的《申报》创立了新型公共空间中报刊模式的典范,为之后所有在晚清发行的中外报纸所模仿,成为关于“上下之通”概念绝佳的西方参照,由此指出晚清公共空间结构的跨文化性。

     

    唐文治书院系列讲座之七

    叶凯蒂教授的演讲题目是《京剧改革的现代艺术内涵:从梅兰芳访日、美、苏说起》,通过回溯民国时期四大名旦兴起的历史,尤其重构了梅兰芳对于日、美、苏三次访问时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将其还原到民国时期强体强国思潮和“五四”一代对于京剧极度贬抑的史实之中,讨论梅兰芳和京剧走向世界并获得世界承认的原因,以及京剧所代表的艺术特色与“五四”一代的艺术主张之间巨大的反差。进而指出跨文化交流在京剧地位和艺术性的确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以及“五四”一代尤其是胡适对于京剧艺术在国际舞台获得地位的矛盾心理。

     

    唐文治书院系列讲座之七

    两位老师学力深厚,旁征博引,与在座师生热烈互动,有问必答,尤其是瓦格纳教授更是慷慨激昂,全情投入,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大家满载而归。(胡闽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