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欢迎您!

唐文治书院系列讲座之四十三:海德格尔与当代艺术问题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0-22浏览次数:350

    唐文治书院系列讲座之四十三:海德格尔与当代艺术问题

    1019日晚630,我们有幸邀请到著名学者,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孙周兴先生为我们做题为“海德格尔与当代艺术问题”的讲座。孙教授主要从事德国哲学和艺术哲学的研究,对海德格尔、尼采和当代艺术有着深刻的见解。

        孙教授首先为我们讲解了海德格尔意义上的现象学。现象学是20世纪唯一一门新兴哲学,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的“透过现象看本质”,而提出“现象就是本质”的论断。现象学首先强调了无前提性。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过多的前提和背景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维,限制和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胡赛尔提出屏蔽前提,对事物进行直观的把握。文明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观念,而无前提性颠覆了人们以往认为的“普遍的观念领域才是知识或道德的目标”。这个传统认识来源于柏拉图认为的“人是一个普遍的观念,是不依赖于任何个体的。个体会消失,而人这个观念不会。正是不会消失的东西,才成为了我们知识或道德的目标,这样我们才有了确定的普遍的知识”。特殊个体与普遍观念的区分促成了文明的开始。

        然而,想要实现非前提性并非容易。人们往往过度强调通过理论的学习和方法的训练来了解事物,这让我们渐渐变得“中介化”了。失去了亲自体验的能力,人们容易被观念世界所奴役,而丧失了感受和把握的能力。“中介”成了普遍的的、集权的制度,个体丧失了个性和自由度。这也正是20世纪以来海德格尔、尼采等哲学家批判本质主义、普遍主义的原因。胡赛尔也因此提出“本质直观”的概念,即“普遍的本质是可以被直接看到的”,本质可以被直观感受到,而非通过归纳提炼。

        孙教授非常认同胡赛尔的想法。他认为我们对普遍观念的把握是无需总结的。哲学不应该把感性的生物世界和抽象的理性世界、观念世界区分开来,正如尼采所说,超感性世界才是整个文化的目标。超感性世界并不因为它的不可感而不真实。我们要反对本质主义传统认为的观念世界比生物世界更重要,因为我们的生物世界是充满意义的,它本来就是一种观念世界,观念领域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直接发生。“本质直观”提出的最根本意义在于它抹去了这两个世界之间的界限。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还强调了非主体性和多元性思想的可能性。本质主义的哲学在现代表现为主体意义和对象性思维。从胡赛尔开始,哲学家们开始质疑古典的本体哲学所认为的“每个事物都有它自己的属性,事物的意义和存在就是它本身”和现代哲学认为的“事物的意义是人赋予它的”。他们提出了新的观点,即“事物本身没有存在,没有意义,也无法人为赋予,事物的意义取决于它在什么环境中呈现给人们”。海德格尔认为这发生了克服主体主义的可能性。对象性关系并不是人和事物的唯一关系,哲学不应该把人和物对立起来,而应讨论另一种非主体主义的可能性。海德格尔非常认同胡赛尔提出的视野对于事物于人意义的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性。事物意义的寄托是环境和世界,而非事物本身。

        海德格尔强调我们认识事物需要有关联性和超越性思维,他也因此提出新的二重性思维,来区分传统的对立性思维。海德格尔认为的二重性思维是一种差异性的动态思维,非简单对立,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属关系。与之相似的是克罗齐提出的差异辩证法,其提出揭示了传统辩证法中问题二方往往只是不同而非对立的矛盾。

        关于艺术,海德格尔用艺术真理论回应了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尽管哲学还无法回答艺术对于人的存在何以是或不是决定性的真理的发生方式的问题,孙教授认为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表明艺术并没有终结,艺术思潮仍然在不断涌现。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论也破除了知识论的真理理解,即真理的本来意义不是附和于事物,而是一种揭示或回避。海德格尔试图区分存在着的存在的真理与存在本身的真理。他认为揭示就是一种创造,而我们在做的正是对生物世界各种真相的揭示。真理是一种二重性的结构,它一方面是生物世界的打开,另一方面是人与事物的关系。二重性强调了艺术创作内在的冲突性。自瓦格尔和尼采以来,现代艺术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不再追求片面的和谐统一,因为自然本就是不和谐的。当代艺术产生了社会贡献的意义,通过走中间路线,提出对社会介入和抵抗的概念,让艺术创作也有了改变社会的力量。

        海德格尔对博伊斯之后的当代艺术的规定性意义则变现在促成了当代艺术的三个转向:从主体主义艺术转向后主体主义艺术;从视觉探究转向物质研究;从手艺技巧转向总体艺术创作。

        孙教授用专业而不失生动,深刻而又显通俗的讲授让我们了解了海德格尔的思想和当代艺术的风采,同学们也在聆听讲座和讲座后与孙教授的提问交流中收获了不少知识。讲座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通讯:季佳濛

    拍照:段晓臻

    审核:吴超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