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欢迎您!

唐文治书院系列讲座之七十:周瘦鹃与中国抒情传统

发布者:吴雨馨发布时间:2019-11-10浏览次数:477

    116日下午,唐文治书院有幸请到了复旦大学、哈佛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荣誉教授、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陈建华先生给同学们做了一场主题为周瘦鹃与中国抒情传统”的讲座。



首先,陈建华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抒情传统的产生及其现代性转化。他认为,中国文学最注重感情,中国作家使用抒情的习惯是自觉产生的。中国文学抒情的传统源远流长,它代表了中国文学的精髓。这种抒情传统也经历了由冯梦龙的“情”向周瘦鹃的“爱”转化的过程。此处,陈建华先生以周瘦鹃所写的《爱之花•弁言》为例展示了这种转变过程,并介绍说这部作品用半白半文的语言写成,以情动人,以爱抒怀,是了江南文化的延续。

接着,陈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周瘦鹃的外貌,以及“瘦鹃”这个别名的由来。他称周瘦鹃为面具大师,不仅因为他为了掩盖自己特别的长相经常戴帽子、墨镜,也是因为他有极高的文学表演天赋。周瘦鹃主编的《礼拜六》《半月》《乐观月刊》等杂志以及他所撰写的著作,都体现了他包容多变的文风。陈教授还认为,周瘦鹃是个新型文人,他以“伤心人”自命,通过《香艳丛话》等作品打造时尚,做出各种在当时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举动以使自己的作品被世人所见,从而感动更多人。因此,他在许多活动中,像是戴上面具演戏。陈教授将这种行为与苏州评弹类比,更好地阐释了“多重面具”的含义。



随后,陈教授又以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与超我”学说为切入点,为我们深入剖析了周瘦鹃的性格。他认为周瘦鹃有多个 “面具”。最初,他激情地戴上“法兰西情剧”的面具,歌颂出轨女人,受到批评,欲望受挫。此后,一方面,他的欲望与本能退居后台,受到遮掩、压制,另一方面,他以文学为中心,粉墨人生,游戏文章,与理性、道德联手,寓教于乐。他的人格为家国情怀等因素所塑造。因此,他激情地寻找发泄的渠道,使得他的“哀情小说”展现出了分裂的特点以及面具的吊诡功能。最终,他的“超我意识”占据前台,使他拥有伸张正义的社会良知。

最后,陈教授以周瘦鹃的作品、翻译成果、参与创作的电影作品为例,总结周瘦鹃的形象:他扮演了多种文学角色,集作者、翻译与报人于一身,对世界文学了解广泛。他的抒情语言新旧兼备、中西并容,还带有苏州话流利简洁、甜而不腻、柔中带刚的特点。他的文字有极高的讽刺艺术。他是天生情种,无字不香,“情”字渗透在人格与语言中。他所写的与紫罗兰相关的作品,是文学面具与都市风景的万花筒,是永恒之爱的寓言、现代文学的奇迹。周瘦鹃的感性、想象及私密空间创造了一种长期以来为现代文学史所压抑的,以个人和家庭为核心的文学现代性。

讲座在同学的提问以及陈建华教授的精彩解答中落幕。陈教授对于周瘦鹃个人及其作品深入的剖析激发了同学们了解或深入探索周瘦鹃个人及其作品的激情。陈教授将周瘦鹃人格的复杂性、作品的多样性以简洁明了,充满逻辑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现,给同学们带来极大的启发。同学们也从此次讲座中对于中国抒情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讯:葛旸帆

摄影:徐婧越

审核:范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