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唐文治书院欢迎您!

唐文治书院系列讲座之五十 ——麦家说,说麦家

发布者:曹宜峰发布时间:2018-11-03浏览次数:335

       2018112日星期五,在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炳麟图书馆的学术报告厅,我们有幸请到了著名作家,编剧,被誉为“谍战小说之王”的麦家先生,以及著名评论家吉林省作协主席张未民先生、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先生以及《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刘琼女士为座谈嘉宾,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围绕麦家个人经历及其作品的座谈会。

座谈会一开始,谢有顺先生首先发言,以精炼的语言浅谈他眼中的麦家小说。他认为麦家的小说是具有丰富性,枝蔓性的,它若隐若现,有些暧昧,模糊,但其中又隐藏着作家的匠心。

而在张未民教授看来,麦家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一面镜子,它是创新的、神秘的、超类型的,更为可贵的是,它透着一种家国关怀。并且,不论是在国内外还是文学圈内外,影响都愈来愈重,都有广阔空间。因为通过麦家这个个案,打通了一些原有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壁垒,其世界化的影响,亦给中国作家提供了一些先例,这是麦家作品的独特性。对于麦家先生的作品,刘琼女士则遗憾地指出:“麦家文本潜藏丰富性,但当代评论家对其文本认识不够。”

三位评论家精彩的开篇评论结束后,麦家老师顺着话题发表了自己想法。麦家将在苏大的这次座谈笑称为“第一次”讲座,他那一本正经的特别的幽默感,瞬间拉近了与在场同学的距离。


麦家谈起自己的经历,从在外漂泊到08年回到故乡,从十七年的军旅生活到弃理从文,我们总是只看见此时的风华绝代,却往往忽视它背后的辛酸。就像谢有顺教授讲的那般“每一场风华背后都有一段咬紧牙关的历程。”

在问答过程中,三位评论家敏锐地捕捉到麦家笔下的人物具有极端性的特点,即后来总结出的天才,极致,偏执三点,并且追问作家这么写的原因。


 麦家说,自己是工科生,相信极端的魅力,就像数学中的极值。小说需要极端,而极端代表了某种共性。冷战时天才多在军营,在破译界,是很有魅力的存在,同时,他们又是从哪里起跑,又从哪里倒下的悲情人物。张未民表示,麦家的书最打动人的地方之一,是天才的陨落。英雄和天才,却要面临着必然的毁灭,麦家用“红颜薄命”比拟,正所谓“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小说能否创造出典型,独特的人物、创造的人物能否进入日常生活是判断小说是否成功的两个标准,而麦家恰好能紧紧抓住创造人物这一要点,塑造出让人过目难忘、栩栩如生的人物,这是他成功的一大因素。


此外,麦家还对文学的发展现状表示了担忧:文学似乎正在边缘化,和我们渐行渐远。他说:“文学不是专业,是人生,是形而上的人生,会使生活更加生动。世界很大,但文学是最大的,文学会让我们长大,让世界变小。”他更对我们在座的青年学生提出恳切期望,称我们是文学的邻居,文学的未来人。同时作家深刻地告诉我们文学在当今时代对人的作用:“现实中的人会伤害你,但文学中的人物都是不会伤害你的。现实很残忍,我们要学会从书中学到更多保护自己的正能量的东西。文学能让你汲取力量,让我们的心灵可以发光,以使自己更好地面对日常的世界。”三位评论家也建议我们青年人应趁韶华未逝多读书,充实自己的心灵。文学也许不能让人生活得更好,但可以生活得更多。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都积极发言。期间麦家谈到文学与足球的关系,并透露自己会在新书里讲到自己的家乡富阳。最后,他阐明,自己写作的主题是解密,将寻求真相,教会人们去怀疑作为写作任务。在这个发人深思的答案中,本次的讲座圆满结束。随后麦家老师为到场的同学们签名留念,并且鼓励大家多读书,读书就是回家。




通讯:王安琪

                                                               照片:杨曦

审核:田壮志